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统一战线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

天天快报  2017-05-24 12:19

[摘要] 毕节试验区成立29年来,统一战线始终倾情帮扶,助推试验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央统战部在毕节召开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暨多党合作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后,统一战线对毕节的帮扶方向进一步明晰,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毕节试验区各族群众脱贫攻坚,步履更坚实。

1

纳雍县核桃寨村博爱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快乐地玩耍。

百里杜鹃:“同心”播种幸福花

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刚谢,鲜艳欲滴的玫瑰、月季等花卉又次第盛开了。

5月,百里杜鹃鹏程管理区启化村同心度假区内彝山花谷景区迎来一拨拨赏花、游玩的客人。每天早晨,曾经的贫困户尚庆祝和乡邻们骑着摩托车赶到景区上班,除草、剪枝、培土&helpp;&helpp;他们忙碌的身影与来去如风的“务工摩托车队”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每天来这里上班,不耽误照顾孩子和老人,轻轻松松还有收入,我们可高兴了。”尚庆祝说,她家2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园区,还获得务工的机会,每年收入都有保障。“村里有200多贫困群众都在这里务工,去年底都脱了贫,致富奔小康不成问题。”

启化村同心度假区是百里杜鹃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实施的“千企帮千村”带动项目之一。项目所在的鹏程管理区启化等村群众在领取土地流转和务工费用的同时,通过发展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走上了致富小康之路。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充分依托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引进民盟盟员企业进驻百里杜鹃,启动建设总投资5亿元,占地5000余亩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同心旅游度假区,拉动当地就业300余人。成功打造了戛木新村、石牛角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格佐新村等一批“同心”品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多形式、多渠道实施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工作,确保真帮真扶见实效。

目前,32家企业结对帮扶3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实施“编外村官·名誉村主任”示范带动行动计划,74名民营企业致富能人受聘担任55个村“名誉村主任”,捐建民生公益项目5个,兴办各类企业60个、专业合作社10个,解决和带动就业2000余人。同时,引导企业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帮扶:在智力帮扶上注重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在商贸帮扶上注重生产加工适销对路的产品,搭建各种营销平台消化产品;在就业帮扶上注重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带富;在产业帮扶上注重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开发优势资源,实现产业致富。

黔西县:旅游催开“民族花”

这是兴仁乡化屋村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

1988年,山岭光秃、房屋破漏;不通水、电、路;人们要出村,必须攀爬村后的悬崖“手扒岩”,物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年人均收入214元,年人均粮食产量171公斤&helpp;&helpp;

2017年,一条宽阔的旅游公路自山顶蜿蜒而下,一栋栋苗家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独具苗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广场上、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风景如画的三岔河边,到处飞扬着愉快的歌声;苗族群众日日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增收致富的群众乐得笑开了花&helpp;&helpp;

可喜的变化,源于民建中央2004年以来的持续关爱和倾情帮扶。因极贫、极边远、各种基础设施极薄弱、教育状况极落后,化屋村成为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县的攻坚点和实验场。正如曾由民建中央派赴黔西县挂任副县长的李晔鸿所说:这样一个出了名的极贫村,为扶贫事业提供了“绝佳的战场”。帮助化屋村实现蜕变,不仅事关村民福祉,更是为黔西县摸索一条确实可行的帮扶道路。

这就是后来普遍推广的“产业与旅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模式。

“输血”,改善基础设施,筑路、建房、挖水窖、建沼气池。2007年,民建中央协调1000万元修建了化屋村14公里油路,这是黔西县条通村油路,也成为化屋村连接外界、拉动增收的旅游公路。同时,民建中央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在该村实施了175户特色民居改造、近万平方米的户间便道和院石板化铺设工程,实现户户通电、通便道;捐资50万元实施援建小水窖和沼气池;联系民建会员企业家和爱德基金会援助生姜、枇杷等果蔬种子和牛、猪养殖,配套发展农牧科技项目;引进资金数百万元兴建基础设施,培训相关从业人员,帮助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造血”,将发展旅游经济和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帮助增强化屋村自身的发展能力。在民建中央的帮扶下,2009年,化屋村新建了寨门、观景台、大型苗族花坡场等旅游设施,引资700万元新建了化屋旅游度假宾馆和接待中心,改、扩建了化屋码头,配置了3艘大型旅游船舶,对旅游公路沿线两旁的植被进行了美化。帮助农民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引入龙头企业建立“同心·思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工程,以订单式模式帮助群众稳定增收。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乡村干部、农村卫生人员、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近7000人次,同时积极联系用工需求的会员企业,推动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helpp;&helpp;

旅游扶贫催开“民族花”。如今,化屋村已成为省级著名景区“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200余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600余元上升到2016年的5800多元。

1

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景区贫困户正在种植大理花苗。纳雍县:雨露浇开“鸽子花”

初夏,正是纳雍县珙桐花开时节,一曲《鸽子花开等你来》唱红了乌蒙大地。这生长了1000多万年、享有植物界“活化石”美誉的花在当地又称“鸽子花”。鸽子象征着放飞的梦想和希望,但多年来这与该县落后的教育状况格格不入。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成为民革中央帮扶纳雍县的一个突破口。1992年9月1日,姑开乡陶家寨168名少数民族孩子走进由民革中央捐资修建的所希望小学。在陶家寨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震荡山谷的歌声、笑声和欢快的芦笙曲里,民革中央坚定了“援建希望小学,助推教育扶贫”的方向和信心。

地处边远的阳长镇核桃寨村原来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2002年,民革中央邀请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到该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发现当地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等都非常适合种植核桃,遂决定引进优质核桃种植。从种下棵核桃树开始,民革中央及各民革组织投入和协调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在该村实施了水窖、养殖场、经果林、蔬菜基地、广场、通村硬化路、片区综合治理等一批“同心”项目。

2006年,民革中央决定在该村实施“村校一体化”扶贫,通过援建博爱小学,通过学校领导班子与核桃寨村支“两委”交叉任职的方式,利用晚上、周末开设农民识字班、农民夜校等,让村民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引导学校转包土地进行大棚蔬菜、竹荪、食用菌种植及各种良种试验,供村民观摩学习,带动村民科学致富,有效提高农村“两代人”的素质,深受村民和社会各界好评。同时,先后投入70多万元改建教学楼、教师宿舍、电教室、图书室、美化环境等,设立奖学金,促成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地民革党员与该村50名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把博爱小学由一个简陋的办学点建成了全县教学条件的小学之一。目前,全村学童入学率达100%,越来越多从这里毕业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甚至出现了研究生。

“民革中央多方发力,持续支持教育,派干部驻村,改善基础设施,筹资办产业,样样都办到我们心坎上。”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支书杨明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家没事就喝酒,天黑就睡觉,空谈的多,实干的少,成天想的是救济,是低保。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大家的思想意识改变了,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提高了,养牛养鸡,种果树蔬菜,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9年前的181元上升到2016年的5200多元。

29年来,民革中央为纳雍县协调争取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500余万元,为该县新建、改扩建13所“希望小学”,5000多名贫困山区孩子直接受益。同时,协调东部10省市民革组织投入资金127万元设立了“粤纳”、“赣纳”等助学金,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在民革中央的倾情帮扶下,纳雍县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积极新建教育园区,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象征梦想和希望的“鸽子花”越开越美。

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